霍金悖論打破黑洞理論 掉入黑洞會時間靜止獲得永生(2)
Bertha
科學家對于黑洞的爭論
黑洞長久以來一直是滋生悖論的肥沃溫床。早在1974年,史蒂芬·霍金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雅各布·貝肯斯坦就證明,黑洞并不是全黑的。相反,它們會輻射出能量,被稱為霍金輻射,由光子和其他量子粒子構成——這個過程極其緩慢,但最終會導致黑洞完全蒸發(fā)?;艚鸢l(fā)現,這個理論存在一個問題。這種輻射看上去相當隨機,因此霍金推測它不可能攜帶任何與掉入黑洞的物質有關的信息。因此,隨著這個黑洞蒸發(fā)殆盡,它擁有的信息最終必定會消失。然而,這與量子物理的核心宗旨直接沖突,因為量子物理認為信息不可能被消滅。黑洞信息悖論就此誕生。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解決這個悖論?;艚鹪J為是黑洞摧毀了信息,向量子力學提出了質疑。其他人并不贊同這一觀點。畢竟,霍金的想法源自于他本人對融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所做的嘗試——這一數學壯舉本身的艱深迫使霍金必須要作一些近似才行。
如果信息無法逃逸,也無法被摧毀,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信息被儲存在越來越小的體積之中。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量子理論預言,無論在哪里,只要物質之間發(fā)生碰撞,產生一個微型黑洞的概率就會從幾乎為零提高到無窮大。“你應該會在大型強子對撞機里看到黑洞,也應該會在費米實驗室里看到黑洞,還應該在上世紀30年代那些房間那么大的粒子加速器里看到黑洞,”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理論學家唐·馬羅夫說,“甚至當你在草地上跳來跳去時,你也應該看到黑洞才對。”
顯然,這些并沒有發(fā)生。而另一種可能性,即物質和它攜帶的信息能夠從黑洞中泄漏出來,則是不太可能的。任何落入黑洞的物質都必須要以超光速運動才能逃脫黑洞可怕的引力。最終在2004年,霍金改變了主意,他承認,黑洞最終沒有摧毀信息。因為它們都很重,而且從中獲取信息都要頗費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