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 皇帝的私人秘書處
寒晴醬
清朝軍機處是雍正皇帝設立的,因為當時準備討伐準噶爾,為了更好的處理軍務政事,特別設立。清朝軍機處屬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但又是最高國家機關,總攬軍政大權,都是皇上信任的人。不過之后隨著皇帝的更替,軍機處的作用也有變化。
一、清朝軍機處建立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準備對準噶爾部用兵,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出兵。與此相配合,雍正帝設立清朝軍機處,協(xié)助他處理軍務。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雍正帝從大學士、尚書、侍郎以及親貴中指定充任,都是以親重大臣兼任清朝軍機處大臣。
清朝軍機處是清朝時期的中樞權力機關,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執(zhí)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書處。同時,清朝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zhí)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
清朝軍機處在辦公場所和官員設置上沒有正式的規(guī)定,也無品級和俸祿。軍機處雖然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但歸根結底聽命于皇帝。雍正朝的軍機大臣,不過是傳旨辦事,對制定政策起的作用不大。雍正帝創(chuàng)立清朝軍機處,把它和奏折制度相結合,召見軍機大臣授以政事機宜,天下庶務總歸他一人處理。
二、乾隆時期軍機處
乾隆帝繼位,清朝軍機處重建之后,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大了權力。在對人員編制不斷充實的同時,軍機處處理事務也日益增多,權力愈加擴大,各項制度也不斷趨于健全。用印時,由值班軍機章京以鐫有“軍機處”三字的金鍉將之請出,用畢立即交還。為嚴格保密,清朝軍機處中的聽差皆揀選十五歲以下不識字的幼童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