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石竹山名人祈夢故事(2)
蓅哖之殤
林文炳析夢
清道光年間,福清文士林文炳在未出仕之前,有一次到石竹山祈夢。夢中仙君告訴他:“明早要去紫云洞口觀竹……”
次日,林文炳按時來到紫云洞口,看見一個中年婦女在洞口竹林前哭泣。林文炳細(xì)問原由,中年婦人說:“我是龍?zhí)镦?zhèn)上薛人,人到中年一直無后,昨夜祈夢夢見仙君要我來紫云洞前觀竹,可我到這里一看,竹子卻都已枯黃,看來求子無望了……”林文炳見狀,連忙安慰道:“嫂子,你做的可是好夢呀,不知你是否聽過‘孤竹公有二子’的故事?”婦女搖搖頭。林文炳又說:“以前有個叫孤竹公的人,到了晚年才生得伯夷、叔齊兩個兒子。您還年輕,何必?fù)?dān)憂呢?”婦女聽罷,感激地說:“假如真像公子所說的那樣,那公子必是‘兩榜之才’呀?!?/p>
后來,中年婦人果然連生兩個兒子,而林文炳也在中舉后連捷進(jìn)士。
“川之無才”
清朝末年,有一個四川商人在福建經(jīng)商,他兒子幾次參加考試,都不得中。一日,聽說石竹山祈夢很靈,父子倆就備了香燭上山祈夢。
商人的兒子夢見仙君提筆寫“川之無才”四字。夢醒后,他覺得仙君譏笑四川沒有人才,遂決心返回四川老家苦讀,并暗下誓言,定要取得功名。后來果然中了進(jìn)士,官授福建巡撫。到任之日,他派家仆帶衙卒到石竹山,揚言要除掉石竹寺,看仙君還敢不敢說“川之無才”。到山下時,一老人攔住他。他問了原由,老人拊掌大笑:“仙君夢靈驗了?!苯又f:“請你回去稟告老爺,‘川’下加‘之’,‘無’旁添‘才’,作何解釋,老爺自然明白”。
菇生肚臍上,“有”“無”不一樣
有那么三個人,同樣生活困頓、前途迷茫,于是相約到石竹山祈夢。一個夢見自已肚臍上生出香菇,一個夢見“有”字,一個夢見“無”字。夢見生出香菇的和“有”字的兩個人,自然滿心歡喜,以為前程似錦,而夢見“無”字的,則垂頭喪氣。
誰知道,此后幾十年的生涯,和他們自己猜想的相反。夢生香菇的,一生充當(dāng)官員的走卒,官員出巡,他在后張傘,這“傘”形像“菇”,傘柄剛好舉在肚臍上。夢“有”字的,終身為人奴仆,替主人背包袱,“有”字形似左肩背著包袱。而夢“無”字的,卻飛黃騰達(dá),當(dāng)了大官,坐著大轎子,八面威風(fēng)。原來這“無”字上邊像轎形,下邊四點像四人在抬轎子。
卒子敢過河,才能當(dāng)車用
過去有兩個當(dāng)兵的,服役多年,仍然還是小卒,不能升為將官。為卜前程,他們兩人同到石竹山祈夢。夢中仙君指示,要去問放鴨子的人。
于是,兩人回去時到了一條河邊,果見對岸有個放鴨子的人。卒甲見河水不深,就蜷起褲管,涉水過河,來到牧人面前施禮請教。牧人舉起趕鴨子的竹竿,向他道賀說,你雖然還是個小卒,但敢于涉水過河,自然可當(dāng)“車”使用。既過了河,就要勇往直前,其“將”自然可取。
卒乙膽小,繞道行走,找了好遠(yuǎn)地方,見河水干涸地方才過河,同樣請教牧人。牧人對他說,卒子懼河不敢過,有何用處。后來果然卒甲升任將領(lǐng),而卒乙卻終生為卒,實在事在人為。
夢偷龍眼,考取“榜眼”
有一個姓鄭的秀才,幾次考舉人都不中。一日,來石竹山祈夢,夢見自己到一個依山面水的鄉(xiāng)村,村邊龍眼樹上果實累累。他一時口渴,便摘下兩粒解渴。突然村中追出六七個大漢,說他是賊,把他捆在龍眼樹下。他一夢醒來,驚得心魂無主,從此絕意功名。他的好友感到奇怪,就問他為何不去赴考。鄭秀才對朋友說了夢境。朋友聽了連連作揖,祝賀說,我兄前程無量:“榜在龍眼樹下”,這不是“榜眼”嗎?于是他拿出川資,助他赴考。一考,果然中甲科第二名進(jìn)士(世稱“榜眼”)。
“滿山逐鹿”得佳偶
福清人鄭某,年屆三十而未娶親,于是上石竹山祈夢求問婚姻,夢見“井底開花”、“滿山逐鹿”。他不解其意,回城后求教于陳老師。陳先生圓夢說:滿山,即三十歲,逐鹿,加六,就是說,鄭某滿三十六歲可得佳偶。井底開花,在四十歲以內(nèi)會生子女。后來鄭某果然娶得一個如花似玉的閨女。洞房花燭之夜,鄭某特用大紅喜帖請陳老師赴筵。
紙燒“灰”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美國宣布對日作戰(zhàn)。一九四五年,美國原子彈炸了日本國。其時高山鎮(zhèn)官路村王榮昌僑居日本,其妻江寶宋聽到消息,日日心神不定,于是到石竹山祈夢。夢見紙煤(舊時用草紙搓成的紙條,用來點火)灰。她回鄉(xiāng)后請人詳夢。詳夢人對她說:“你夫平安無事”,接著解說:“紙燒了,灰(福清方言,與“夫”字同音)還在?!焙髞砥浞蚬挥扇毡景踩换丶?。
橫直“丈三”不用量
一個婦女到了中年還未生子女,就上石竹山祈夢。到了寺門口,見寺門緊閉,就舉手敲門。門內(nèi)人問她什么事?她說祈夢求子嗣。門內(nèi)人回答:“祈嗣的,從后扉來?!边@婦人聽了,心中悶悶不樂。因為“扉”字與福清話“世”近音,“祈嗣后世來”,不是說這世沒希望了?于是就心灰意冷地回家去了。
原來她在家中開了一家裁縫店,替人做衣服謀生。一日,一個人拿一塊布叫她做衣服。她拿尺準(zhǔn)備量一下布的長度,做衣服的卻說:“橫直丈三,不用量。”這婦人聽了,更覺不祥,這“丈三”又與福清話“斷生”同音。后來她果然終生沒有生兒育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