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歷史文化名城
紹暉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據(jù)北京大學侯仁之、建設部鄭孝燮和故宮博物院單士元三位先生提議而建立的一種文物保護機制。被列入名單的均為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紀念意義、且正在延續(xù)使用的城市。按照各個城市的特點主要分為七類即:古都型,傳統(tǒng)風貌型,風景名勝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現(xiàn)代史跡型,特殊職能型,一般史跡型。
歷史文化名城評定標準:
一、我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目前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地上或地下歷史文化遺跡的?;蚪l(fā)生過重大歷史事件,對我國近代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目前尚有豐富實物遺存的。或文物古跡特別豐富、保存較為完好,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的。 或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仍保存有民族特色的。
二、舊城建筑風貌與格局具有特色,現(xiàn)狀保存完整,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
三、存在文物古跡主要分布在城區(qū)或近郊區(qū),保護它們對城市的性質、發(fā)展方向有重要影響的。
安徽是全國的文化大省,其遺存豐富而別具特色,安慶、歙縣、壽縣、亳州、績溪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歙縣:
位于安徽省南部,秦代設縣,自唐至清歷為州、府、郡治。城池始建于明,現(xiàn)保存有南、北譙樓及部分城垣。城內(nèi)有大量明、清住宅及庭園,一些街巷還基本保持著明、清時代風格。文物古跡有許國牌坊、李太白樓、長慶寺磚塔、棠越村牌坊群、新安碑園、明代古橋等。歙縣人文薈萃,有許多名人遺跡,還有歙硯、徽墨等傳統(tǒng)工藝品。
壽縣:
位于安徽省中部,古稱壽春,春秋為蔡侯重邑,后歷代多為州、府治。城墻始建于宋,兼有防洪功能,經(jīng)明、清修整,至今保存完好。文物古跡有報恩寺、范公(仲淹)祠、孔廟等,附近出土許多戰(zhàn)國墓葬。城郊有八公山、淝水,是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
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曾稱亳縣。亳,因商湯王立都而得名,以老子之故鄉(xiāng),曹操、華佗之故里而傳聞中外。北周時即名亳州,渦河繞流城東北,古代水運較發(fā)達,商賈云集,會館林立,曾為商埠,是我國古代四大藥材基地之一。亳州一些老街依然保持著明清建筑的濃厚風貌?,F(xiàn)存的文物古建筑有商湯王陵、曹操家族墓群、華佗故居、文峰塔、明王臺、花戲樓和古地道等。
績溪:
位于安徽省南部,唐代置縣,隸屬歙州、徽州。1987年12月,劃屬宣城地區(qū)?,F(xiàn)保存有龍川胡氏宗祠、奕世尚書坊、大平天國壁畫、霞間古窯址等,分別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坑口-湖村-勘頭、上莊-旺川-馮村等兩個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被古建筑專家稱為明清建筑博覽館。
安慶: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南宋置安慶府。從清到民國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省會和全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薛家崗和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省內(nèi)還有9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鳳陽、桐城、黟縣、蒙城、渦陽、潛山、和縣、貴池、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