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劍化龍與南平市標
文耀
去過南平九峰公園的人也許都知道,在那兒的雙劍潭中矗立著一個非常漂亮雕塑,那就是南平的市標“雙劍”。
傳說最初的 “雙劍化龍”是出現(xiàn)在雙劍化龍與南平市標《晉書·張華傳》。據(jù)說西晉初建時期,斗牛之間常有紫氣沖霄而起。張華通曉易理,心知其異,他邀請善觀天象的雷煥共卜吉兇,最后得出結(jié)論是:紫氣源于豫章豐城,其實是寶劍之精。當時張華是晉朝重臣,他幫助雷煥補得了豐城縣令一職。
雷煥到任以后,修理監(jiān)獄時在監(jiān)獄地基底下掘出一對寶劍。雷煥當即送其中一支劍給張華,而留一支自佩。張華收到劍后發(fā)現(xiàn)此二劍是越劍干將、莫邪,于是致書雷煥二劍終當復合。后來,張華被殺,干將劍從此下落不明。而雷煥死后將他所佩莫邪劍傳給了其子雷華。后雷華持劍路經(jīng)延平津,突然腰間佩劍從鞘中躍進潭內(nèi)。
雷華請人入水取劍,入水者不見寶劍,但見兩龍盤繞水底,雙劍化龍與南平市標轉(zhuǎn)眼間,江水碧波燦爛,浪濤洶涌。時人以為這是雙劍復合在此化龍。從此以后延平就有了“劍津”、“劍浦”、“鐔川”、“龍津”之美稱。
由于這一則傳說,從此雙劍化龍的故事廣為流傳。后被《八閩通志》、《福建通志》、雙劍化龍與南平市標《延平府志》、《南平縣志》等地方志所引用、傳載,成為了南平地方歷史的一部分。以至到今化龍雙劍甚至被當作南平的市標,具有了特殊的地方象征的意義。
而今,在古老的劍津旁,兩岸工廠林立,大橋橫貫雙溪,火車奔馳,舟伐竟渡。雙劍潭旁還有供游覽的九峰公園和九峰索橋。古老的龍?zhí)独?,碧波蕩漾,構成一幅比昔日更為壯觀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