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樟腳村 宛如一幅油畫卷
春柏郎
樟腳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村子里有很多石頭壘砌而成的房屋群。因為村子里有一株年齡為700多年的大樟樹,人爬到樹上俯瞰,村子如在腳下一般,故得名樟腳村。山坡上一層層上下重疊、一幢幢首尾相連的“石頭厝”,儼然是一座古城堡。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卷。
樟腳村位于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西北部山區(qū),距鎮(zhèn)政府約11公里,是原中共泉州特委軍委書記、福建紅軍惠安總指揮部總指揮陳平山烈士的故鄉(xiāng),也是泉港區(qū)老區(qū)革命據(jù)點村。全村以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主。村里人說,村子里有一株年齡為700多年的大樟樹,人爬到樹上俯瞰,村子如在腳下一般,樟腳村因此得名。三伏天后的天氣,酷暑難耐,走在村里,卻感覺一身清爽。
走進這一片全是石頭壘砌而成的房屋群里,歷史的厚重感充盈在空氣中。墻上的石卵石塊,都是鐵紅色的風化石。砌屋時依山就勢,上下左右都不講究布局。許多人家,同一座房子里從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還得上幾級石階。戶與戶之間,都有石卵臺階相連。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頂,也有上面部分壘土坯的。這些房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窗戶少而小,據(jù)說是從防盜方面考慮的。同一座房子里,卻一定要在前房后房之間留一道哪怕只是窄窄的露天巷道或小天井,為的是有利于通風和采光。
樟腳村古民居砌成于清嘉慶四年,距今已有207年的歷史。這些古民居就地取材,經(jīng)過能工巧匠的精心構造后,簡直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藝術品。古民居建筑不僅粗獷,又具有很完美的形式,村莊的布局也顯得很巧妙。走進村莊就像走進歷史,那種古樸、滄桑、豐富的色彩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古民居所砌山石,形狀不一,色彩鮮艷,古香古色,堪稱一絕,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古民居中最為堂皇、最具特色的應數(shù)“瑞峰樓”。據(jù)介紹,“瑞峰樓”位居村子高處,有兩層樓房,全用亂石塊砌成,整幢樓房三面全石到頂,只在二樓正面墻上留三個小窗。大門構筑精美,由精雕的輝綠巖方塊石壘成拱形大門。門楣上是雕有“瑞峰”字樣的匾額,落款為“清嘉慶四年巳未之秋”字樣?!叭鸱鍢恰钡撞繅捯幻?,二層最窄處也有70多厘米。樓內(nèi)兩邊上下各三個房間,后邊是小廳,中間是一個大天井。這種構造,與閩西的土樓有點相似??上У氖?,一場大火過后,二樓和三樓由于是木質結構被燒毀,一樓用石磚重建。
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里,兩邊的墻壁伸手可及。石頭建成的房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卵石砌成的狹窄、幽靜的石巷,經(jīng)過雨水的沖刷,石梁上留下古老的印記。纏在石墻上的老藤,給石屋增添了一份滄桑。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石墻已是一片斑駁,但其呈現(xiàn)出來的紅褐、灰白、藏青的色澤,在陽光的照射下,那么絢麗、繽紛,儼然一幅油彩畫。不少地方的美術家一旦來過樟腳古民居,都不由自主喜歡上了這個如油畫般的鄉(xiāng)村。
石墻的縫隙里泛出青綠的苔斑,使得巷道的空間陰仄而清幽。陽光只能打在高高的屋脊上,少許的光線漏在墻垣上,與幽暗的巷道對比,形成上下截然不同的空間。這里巷道連著巷道,岔道連著岔道,曲徑通幽,頗有迷宮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