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纖夫之長江號子
啤微慟
千百年來,纖夫們生活在峽江上,艱苦的環(huán)境讓他們不得不進(jìn)行群體勞作。
“一條船上,有搖槳的,撐篙的、掌舵的,少則十幾人,大船多則上百人。100人的大船上70-80人為纖夫,他們的行動以擊鼓或號子協(xié)調(diào),鼓手和喊號子的在船上由舵手指揮。12-20人留在船上撐篙……船頭還有若干大槳,是一整棵的小杉樹制成的,要七八個人才可以操縱。另外幾個人則離船在巖石上像貓一樣跳來跳去,把被巖角絆住的纖繩拉順,還有幾個人就專事解開絆在水里的纖繩,因為有的時候纖繩會絆在水中的礁石上,影響纖夫拉纖,這幾個人叫作水纖夫。水纖夫要有很高的技巧,才能將纖繩收卷自如。一聲吆喝之后,纖夫們的工作開始了,他們跳到巖石上,拉著纖繩,爬過巨大的圓石,沿著狹窄的巖礁前進(jìn),巖礁的縫剛剛可以容下纖夫的草鞋。”這是在三峽停駐了7年時間以期記錄歷史的攝影師鄭云峰先生的描述。不過,最讓他難忘的還是三峽上纖夫們的號子聲。
粗獷的川江號子有著“長江文化活化石”之稱,川江號子在纖夫與險灘急流的搏斗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川江號子是沿江而下,見景生情,隨意填詞,所唱的均與民間傳說和兩岸風(fēng)物有關(guān),可以說是巴渝風(fēng)情的見證。一般說來,川江號子可分為平灘號子、下灘號子、搶灘號子三種。
平灘號子是纖夫拉纖通過險灘后的號子。此時大伙通過了生死關(guān)頭,號子曲調(diào)舒展、悠揚,聲音舒緩、輕快,富于歌唱性,大有“輕舟已過萬重山”之意。船工們只有這時才可以輕松地說說笑話,偶爾也談?wù)劶依锏氖拢蚴切纳系呐?。下灘號子在船只開始下灘時響起。此時因為順著水勢,船越行越急,隨時都有碰礁的危險。號子手一聲“啊好——”船上的人就要高度集中精神,聽著駕長的指示。此時的號子沉重、陰郁,有同舟共濟(jì)的感覺。搶灘號子是逆水而上時要喊的號子。因為搶灘時最危險,要求所有的人步調(diào)一致,齊心協(xié)力,團(tuán)隊作戰(zhàn),所以號子速度較快,旋律簡單有力,節(jié)奏急促緊張,有時甚至出現(xiàn)呼喊。此時,江上喊聲震天,幾乎蓋過了急流的咆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