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

<sup id="mtwjv"></sup>
<legend id="mtwjv"></legend>

    客家俗諺說解(13)

    冰冰郎

    貓抄飯甑好死狗

    語意:忙來忙去,結(jié)果空忙,好處全給了別人,自己卻一無所獲。比喻為他人做嫁衣裳。

    飯甑者,客家人舊時(shí)用來蒸飯的一種木制圓桶。由于現(xiàn)代社會(huì)廚具多革新、進(jìn)步,隨著電飯煲、電熱鍋、電磁灶等家用電器的普及,即使在農(nóng)村也已經(jīng)罕見。

    客家鄉(xiāng)村社會(huì),養(yǎng)狗看家門,養(yǎng)貓捉老鼠,家家戶戶莫不如此。貓行動(dòng)敏捷,善跳躍,喜愛魚腥之食。貓?jiān)诩抑薪?jīng)常上竄下跳地,或追逐老鼠,或操練捕鼠技能,或閑來無事故意扯蛋,因而將飯甑打翻是常有的事情。然而貓卻不愛吃飯,這時(shí)狗聽見響動(dòng),聞聲而來,大飽一餐。企圖找咸魚來解饞的貓,只好無奈地看著狗美滋滋地把倒出來的飯菜全吃完了。

    貓折騰來折騰去,往往是什么好處也沒有撈著,反被主人因?yàn)榇蚍堦抵惗w怒,甚至挨打。狗倒好了,把飯吃了還不管,在主人面前乖巧地?fù)u搖尾巴,主人便不僅饒恕了狗的過錯(cuò),說不定還扔給它一根骨頭什么的,作為看家護(hù)院的獎(jiǎng)賞。

    這就好比那唐代秦韜玉《貧女》詩中所描述的“貧女”:“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必毰趦€靈巧,卻得不到世人的賞識(shí),只可惜那年年用金線繡出的花朵,都給別人做了嫁衣。不計(jì)報(bào)酬,默默付出,許多幕后工作者都有甘為他人做嫁衣裳的良好心態(tài)。

    關(guān)于貓狗之間的客家俗語還不少,如“狗抄貓飯”,形容場景非常凌亂;“狗守貓飯——眼候候”,比喻坐等結(jié)果,企圖不勞而獲;“狗上灶背貓拤壁”,形容天下大亂之狀,倉皇失措,亂象環(huán)生;“看狗吊死貓”,借喻袖手旁觀,麻木不仁。

    狗踏碓

    語意:形容做事情馬虎了事,毫無章法。

    “月光光,樹頭背;雞公礱谷狗踏碓,狐貍燒火貓炒菜;田雞食飯腳懶懶,老虎上山拗苦樵?!薄霸鹿夤猓萌藧?;狐貍燒火貓炒菜,雞公礱谷狗踏碓;猴哥送飯用背背,田雞婆婆搶老妹?!保分菘图彝{《月光光》)

    “白飯子,白珍珠,打扮小郎去讀書。正月去,二月歸,挑擔(dān)蘿夾等嫂歸,歸來花缸無滴水。鵝揩水,鴨洗菜,雞公礱谷狗踏碓,狐貍燒火貓炒菜,猴哥偷食燙疤喙?!保◤V西賀州客家童謠《小郎讀書》)

    “月光光,照嶺背,公雞礱谷狗踏碓;狐貍燒火貓炒菜,馬騮(猴子)送飯用背背,一送送到老嶺背;撿到一只花老妹,著涯共其針針嘴(親嘴)?!薄霸鹿夤?,嶺子背;鵝揩水,鴨洗菜,雞公礱谷狗踏碓;狐貍燒火貓炒菜,送飯送到嶺子背。撿到一個(gè)花老妹,搭佢(和他)親個(gè)嘴。”(廣西博白客家童謠《月光光》)

    “鵝揩水,鴨洗菜,雞公礱谷狗踏碓。親家來,姐姐到,天生的星宿摘毋到。糯米粉,白砂糖,做得佢們(他們)嘗一嘗,毋話涯們(我們)冇排場?!保ㄩ}西客家童謠《鵝揩水》)

    “啞?。ㄑ狙?,指嬰兒)睡,睡哩來摘菜。摘一皮(片),留一皮,留來天光后日嫁滿姨(小姨媽)。滿姨嫁到禾埕(禾場)背,雞公礱谷狗踏碓?!保ㄅ_(tái)灣客家童謠《啞啞睡》)

    與客家人淵源十分深厚的畬族同胞,相傳他們的祖先是盤瓠(俗稱“狗頭王”)之故,因而特別忌諱人們說“狗踏碓”(碓的形狀似狗)。各地客家童謠卻廣泛流傳著“雞公礱谷狗踏碓”一類的句子,不僅想象力豐富,充滿童話色彩,而且富有礱谷、踏碓、燒火、炒菜等現(xiàn)實(shí)生活場景,語言非常生動(dòng)有趣。

    碓,用木頭、石頭制作而成的搗米器具,通過腳踏或水力驅(qū)動(dòng),使碓勾(也稱作碓錘)一起一落,將石臼中的米糧舂成粉狀。

    無論水力驅(qū)動(dòng)還是腳踏驅(qū)動(dòng),客家人的碓坊、碓寮一般都建在圍屋外面的路邊、溪流旁。主人出去舂米糧時(shí),狗也都興沖沖跟著一起前往。主人忙碌著放米糧、踏碓、刮碓勾、掃粉時(shí),好動(dòng)的狗也學(xué)著主人干活的樣子,在碓上、碓下、碓左、碓右跳來跳去,甚至和主人一起踏碓,宛如一個(gè)小幫手似的。由于狗畢竟不是人類,無法把踏碓舂米糧一類的活,干得有板有眼。對于主人來說,狗的“幫手”雖然了脫了干活的枯燥,增添了一些勞動(dòng)趣味,卻越幫越亂。如果純粹讓狗獨(dú)自踏碓去,到頭來勢必七零八亂,一團(tuán)糟糕。

    因此,客家人便將馬虎了事、不講章法比喻為“狗踏碓”。

    “狗踏碓”一語,除了客家人至今仍使用以外,歷史上曾經(jīng)在明代丐幫中有一種樂器表演形式也稱作“狗踏碓”?!八嚱谢ā保▽iT以賣藝作為乞討形式的乞丐)一邊唱曲,一邊由經(jīng)過特別訓(xùn)練的狗踩著特制的小鈸,作為伴奏。這種擊節(jié)伴奏的形式,當(dāng)時(shí)俗稱“狗踏碓”。

    盡管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人們反復(fù)勸誡做事情不能“狗踏碓”,但在客家兒童的心目中,“雞公礱谷狗踏碓”仍作為一種十分美好的情景,不斷被吟哦,不斷被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