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周至 華夏財神趙公明故里祭祀活動
傲錫吟
華夏財神祭祀起源于周至縣集賢鎮(zhèn)趙大村。該村地處秦川腹地,南依秦嶺,北臨終南鎮(zhèn),西與道教圣地樓觀臺毗鄰,東與隋唐鼓樂集賢鎮(zhèn)相連。
華夏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號玄壜(tán)元帥。周代終南山趙大村瓦滓崗人,終南山有黑虎為民害,公明入黑水谷擒之。后仕周為大夫,故村名“趙大”。該村以趙公明官職而得名。
周至舊縣志載文:“華夏財神姓趙名朗,字公明號玄壇元帥,邑東南方有趙大村,傳為玄壇元帥故里?!壁w公明因匡扶正義后受福祿壽三仙點化,他食桃為仙,主管人間錢財,民間敬之為財神,因此當?shù)丶腊葳w公明成為習俗流傳至今。
華夏財神祭祀禮儀一般在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十五及農(nóng)歷三月十五、六月初六、八月十五進行。
祭祀禮儀分敬神、迎神、求簽、還神、送財氣、財神舞等儀程。
敬神即香客的上香活動,包括齋戒、凈手、燃燭、上供、化錢、祈禱五個步驟;迎神即祈福求財消災(zāi)等活動;迎神后即求簽,求簽禮儀分跪拜、手握簽筒、起到、抽取簽號、叩拜、求解簽文等程序;還神即謝神,就是在求簽應(yīng)驗后向神還愿,還神禮儀一般有上香、叩頭、上供、掛紅、燃燈、放鞭炮等步驟;送財氣是指在祭拜時選出一些祭拜者裝扮成財神或抬上財神像,還有童男童女各一人裝扮成賜財童子,后有樂器鑼鼓隊組成送財氣隊伍,隊伍每到一處門前,如見店主鳴放鞭炮迎出門外,兩賜財童子便手拿財神帖子口喊“財神到”,并將神帖送至主人手中,店主將神帖安放店中后,來廟還愿,此即為送財氣習俗;財神舞則是在祭拜時演出的一種大型舞蹈形式。
華夏財神祭祀禮儀中使用的祭品有香火、蠟、平安符、大元寶、糖果、三牲等,相關(guān)的表演及祭祀器具有鐘、鼓磬、香爐、鑼鼓等。
華夏財神祭祀禮儀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民俗特色。
華夏財神故里祭祀活動已列入陜西省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