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樂伏羲臺(人祖廟)(2)
彥紅郎
新樂伏羲臺廟會
每年的農歷三月十八,何家莊這座普普通通的北方鄉(xiāng)村就會突然變得格外熱鬧起來。來自四鄰八鄉(xiāng)的人們扶老攜幼、成群結隊地聚集到伏羲臺,參加為期四、五天的廟會,焚香祭祀,避禍托福。這個習俗在當地由來已久。
這究竟是個什么日子呢?相傳農歷三月十八是伏羲的誕辰日,所以在每年的這一天,村里就會舉辦廟會和各種慶?;顒樱蚍吮磉_敬意,祈求幸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當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三月十八廟會,據說這個傳統(tǒng)已經保持了上千年。
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座古代的高臺建筑在節(jié)日的喧鬧中默默佇立,這就是新樂伏羲臺。如果把三月十八的廟會比喻成一出真實生動,樸實歡快的民間戲曲,那么伏羲臺便是這出戲曲的中心和高潮。廟會就像是一個大集市,人來人往,商賈云集,但是最重要的內容是人們走上伏羲臺,虔誠地朝拜祭祀。
在新樂的城市鄉(xiāng)村,自古以來就一直流傳著關于伏羲的種種傳說。在當地老百姓的心目中,伏羲不只是人們所敬仰的人類始祖,更是生動、熟悉的傳奇。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惟有伏羲和女媧得以幸存,他們乘坐一只大葫蘆隨波逐流,漂到一處土崗前停了下來,他們便在這里棄舟登岸,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這處土崗因此叫做葫蘆頭,而土崗所在的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新樂。
洪水退去之后,大地一片荒蕪。為了人類的繁衍生存,伏羲和女媧在這里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繁衍后代。傳說剛出生的嬰兒被裹在一個肉團里,伏羲用“剌孩草”的葉子劃開包裹嬰兒的肉團,這些小生命才呱呱墜地。隨之,“剌孩草”的葉子一半變成了紅色。伏羲又把孩子們放在一個池塘里,用清水洗去身上的污跡,使他們健康成長。池塘的池水也隨之變成了紅色。
今天,我們在新樂依然能夠看到一些傳說中的遺跡。何家莊東北方向的這處土崗,據說就是傳說中伏羲和女媧從水中登岸的葫蘆頭,現在建有涼亭供人們遐想。而位于伏羲臺旁的這個水池,傳說是伏羲清洗孩子的地方,人們叫它“浴兒池”。這些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植物就是“剌孩草”。據當地的老百姓說,每年到了秋天,“剌孩草”就會呈現出一半鮮紅一半嫩綠的顏色,非常好看。
其實這就是一種禾本科植物,學名叫做黃背草,也被俗稱為菅草,廣泛分布于中國的各個地區(qū)。它真的會變成一半紅色、一半綠色嗎?現在已經是新樂的九月了,秋風漸起,但至少在我們的鏡頭里,“剌孩草”依然翠綠。
這些關于伏羲的神話傳說,在新樂民間幾乎是家喻戶曉,除了這些傳說故事之外,在新樂人們還可以看到很多實際存在的歷史遺跡,當地人堅定的認為,它們與伏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們證明了伏羲在這里的生活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