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最古老的關隘 興安嚴關
眼眸與傷
嚴關位于興安縣城西南的嚴關鎮(zhèn)獅子山與鳳凰山之間的狹谷間,兩山對峙,中為通道,形勢險要,是“湘桂走廊”之咽喉,古代由中原進入廣西的必經(jīng)之地。
嚴關建于何時,其說不一,一說為秦始皇發(fā)兵戍五嶺時,即公元前214年,另一說是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元鼎五年)平南越國時,不論哪一說,嚴關已有2100多年以上歷史。
至于關名,一說因越嚴所建,因以嚴為名;一說此地是咽喉要地,地勢嚴險,因名嚴關。宋人范成大和劉克莊則說嚴關原名炎關,因關內(nèi)多雪而寒冷,出關則為炎熱之地,“人以為南北之限也”。劉克莊《炎關》詩:“關北關南氣候分,雪飛不過古來云;若非曾發(fā)看山愿,老大何因入瘴云?!迸d安諺云:“北雪南雨飛不過”,均有此意。
現(xiàn)存關垣是1636年(明崇禎十一年)修筑,以巨石砌成,全長43.2米,寬8.23米,高5.3米。關門居中,門寬2.9米,高3.79米。關門是1851年(清咸豐元年)重建,內(nèi)外上額刻有“古嚴關”三個大字,還遺存有不少宋、明、清時期的摩崖石刻。
嚴關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元將阿里海牙率領大軍攻打廣西,南宋將領馬墍率兵3000駐守嚴關,抵御元軍,迫使元軍偏師入平樂,過臨桂,夾擊嚴關。1648年(清順治五年),清軍再次攻打廣西,瞿式耜、何騰蛟率領南明軍與清兵激戰(zhàn)于嚴關。1652年,大西軍李定國部在嚴關大敗清軍,進軍桂林。1963年嚴關列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嚴關又是南北交通要道,歷代名人經(jīng)過此處,題詠甚多,如宋代著名詩人李師中、張孝祥、范成大、劉克莊等,均有詩章留傳。關北田野中有一孤石,傳為宋代楊八姐上馬石,上有前人詩刻多件。關西山崖上亦有宋明以來游人摩崖十余方。尤其是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桂州太守程鄰、嘉定九年(公元1216年)廣西提刑方信孺的“嚴關”題榜,形制巨大,書法古樸,是很珍貴的藝術品。(攝影:余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