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人的宗教信仰 馬來西亞宗教介紹
愛的痛了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于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由于馬來人在政治上勢力很大,伊斯蘭教也成為馬來西亞的國教,馬來西亞有近53%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一般說來馬來人一出生便是穆斯林教徒,不允許改宗。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也不是完完全全純粹的伊斯蘭教。它受萬物有神論、印度教、爪哇印度教的影響。除伊斯蘭教以外,馬來人還保留著原始宗教,其代表性的儀式是稱作昆德利的共食儀式。這種共食儀式起著維持社會連帶關系的重要作用??梢哉f馬來人的社會組織是由伊斯蘭教規(guī)范和傳統(tǒng)習慣二者合一共同維系的。
佛教的信奉者多為馬來西亞的華人。馬來西亞華人的宗教就像雞尾酒,混合了他們最初接受的宗教,萬物有神論,儒教,道教以及中國佛教。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萬物有神論和民間道教占統(tǒng)治地位。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有吉隆坡的觀音寺、三寶洞、霹壢洞;馬六甲的青云寺;檳榔嶼的極樂寺、白云寺等。寺院規(guī)模多宏偉壯觀,大多成為名勝之地,充分反映了支撐馬來西亞經濟的華人的社會力量。佛道混合是這些寺院的特征,一個寺院里往往同時供奉著福德正神、玉皇大帝和釋迦牟尼、觀音菩薩。
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度人多為印度南部的泰米爾族。其代表性的宗教當然是印度教,這是印度人特有的宗教。教眾約占到馬來西亞人口總數(shù)的7%。印度教的核心是轉世思想,堅信因果報應,一生行善積德,以圖轉世投胎到高級的種姓。印度教的特點是一無教祖,二無教會組織,三無至高無上的經典,人們崇拜村鎮(zhèn)神、家族神和個人神三種神氏。印度教有許多外國人很難理解的地方,比如作為社會基本制度的種姓制度。印度教終極理想是達到梵我如一,而要達到這種至高的境界需要做瑜珈等種種苦行。供奉的神有維鳩奴神、濕婆神。馬來西亞泰米爾人所信奉的并不是印度教中最純粹的婆羅門教,正統(tǒng)的印度教徒拒絕參加“大寶藏節(jié)(Thaipusam)”。
馬來西亞約有100萬的基督教徒,主要為部分華人,歐亞混血兒以及部分土著居民。另外還有加里曼丹島各土著部族信仰萬物有神論以及錫克教徒信奉錫克教。
馬來西亞的各種宗教都非常活躍,因此,一年之中的宗教節(jié)日應接不暇。一般宗教性質的節(jié)日都十分正,、充滿狂熱與活力,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