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鐘山大田古戲臺
麗姝郎
日月輪回,歷史更替,多少前塵往事,已飄散在云煙中。那些矗立在風(fēng)雨中的歷史古跡,卻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地處湘桂粵三省結(jié)合部、位于瀟賀古道重要節(jié)點上的賀州鐘山縣,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風(fēng)淳樸的地方。自秦漢以來,鐘山就有不少外來的移民遷入,商家云集,經(jīng)濟繁華,各種文化、習(xí)俗也不斷融合并蓄,留下了許多歷史古跡。經(jīng)歷了幾百年風(fēng)雨洗禮,在鐘山不少鄉(xiāng)鎮(zhèn)村落中,依然屹立著一座座明清時期修建的古戲臺。這些古戲臺如一位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一樣,在他們皺紋密布的臉上,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歷史的發(fā)展,也講述了當時的社會風(fēng)貌和民間文化習(xí)俗等。生旦凈末丑,你方唱罷我登場。興衰榮辱,忠良妄逆,都付笑談中。
走進大田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青翠欲滴的綠,村道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碧綠稻田,幾方荷塘掩映在稻田之中,荷葉田田,水珠晶瑩,粉紅的荷花半開未開,一陣清風(fēng)吹拂,已是亂紅飛渡,鼻息含香。大田村內(nèi),隨處可見青磚黛瓦的古屋,大田古戲臺就位于大田小學(xué)旁邊,掩映在幾株古老挺拔,枝干遒勁的大樟樹下,顯得異常古樸典雅。戲臺對面有一座廟,叫水口廟,戲臺是水口廟的附屬建筑,“文革”期間,水口廟被焚毀,后來經(jīng)過重建,保存至今。
大田古戲臺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年)。戲臺坐西朝東,作縱軸線布局。在中國,北是正位,南為下位,戲樓的建筑都是避開正位而建造,大多坐南朝北,或東西向,面對主體建筑,大田戲臺也不例外。戲臺屬磚木石結(jié)構(gòu),重檐歇山頂,整體外觀非常美觀。戲臺平面呈凸字形,通高10余米,由前臺和后臺兩部分組成,前臺面寬6米余,深5.5米,后臺寬10米,深3.6米,基高1.8米。前臺上方為八角形藻井,起到了擴音的作用,這一切,都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與精湛的建筑藝術(shù)?;A(chǔ)為青石作墊,主體為青磚青瓦,6根紅柱穿斗承托雙檐翹角屋頂。
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者慶典活動,都會在戲臺上集會或者演戲,戲臺的大柱上就會貼上祝福五谷豐登,百姓和樂,祈求國泰民安,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對聯(lián)。對聯(lián)通常是由村里有威望、有文化的人根據(jù)活動的主題來自己創(chuàng)作,自由發(fā)揮的,體現(xiàn)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風(fēng)情。
大田古戲臺的臺基裝飾也非常講究,雕有二龍搶珠,兩虎顯威,雙獅呈瑞等圖案,臺基最底部還雕刻有精致的“八仙賀壽”圖。就連支撐紅柱的柱礎(chǔ)也雕刻了非常精美的浮雕,玲瓏有致、工藝精湛。戲臺的臺基上還刻有古時修建戲臺捐資的芳名榜。那些名字有的已經(jīng)斑駁不清,但他們慷慨解囊的義舉和造福鄉(xiāng)間的功績,卻永遠流芳百世,感召后人。
漫步在大田古戲臺周圍,觸摸斑駁的石雕和木漆紅柱,眼前仿佛展現(xiàn)了一幅當日唱戲時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場面。只見那一身戲服的各色人馬如行云流水,影影綽綽,折扇翩飛,水袖漫舞,朱唇輕啟,余音繞梁。臺上臺下,戲里戲外,歷史與現(xiàn)實糾纏,竟分不清今夕是何年了。
關(guān)于大田古戲臺及水口廟,還有兩個非常有趣的典故。每年農(nóng)歷六月十六是水口廟的廟會,按慣例要請外地大戲班子到大田古戲臺來演出。按古時禮儀男女授受不親,看戲時觀眾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則分邊而坐,中間劃一條界線。有一年的六月十六,好戲就要開場了,族長看到右邊的女觀眾席上還有幾個男青年混雜期間,于是出來維持秩序。族長登上戲臺,大聲吆喝:“好戲開場,眾人坐好,男為女,女為男?!彼緛硎且f“男為男,女為女”的,情急之下,導(dǎo)致口誤。臺下眾人一片哄笑,有的趁機起哄:“族長說了,今日男為女,女為男,撈撈亂啦?!弊彘L自知說錯了,又不好駁了臉面馬上改口,只好將錯就錯,自言自語:“算了算了,亂就亂過今天吧?!睆拇恕按筇镎?,男為女,女為男,撈撈亂”的典故就在當?shù)亓鱾鏖_來。時至今日,在鐘山縣境內(nèi)很多地方,如果有人趁機撥亂時,或者形容秩序混亂,還會用“大田寨,撈撈亂”這個典故來調(diào)侃。
還有一個流傳于鐘山民間耳熟能詳?shù)牡涔示褪恰按筇镎膹R祝,話不得(說不得)”。說的也是六月十六水口廟的廟會時,村民們沐浴更衣后,提著供品到水口廟上香,祭拜神靈,祈佑平安。一個守廟的廟祝赤裸上身出來上香,眾人看了紛紛勸他:“赤膊祭拜,是對神的大不敬,趕緊進去穿了衣服再出來祭拜吧?!睆R祝聽后非常惶恐,忙返回屋里找衣服,但找來找去,發(fā)現(xiàn)除了掛在墻上的一件油光可鑒的破棉襖之外就沒有別的衣服了,他只得穿了那件破棉襖出來上香。時值六月,天氣炎熱,再加上煙熏繚繞,致使他汗流滿面。眾人見狀,都埋怨他:“叫你穿件衣服,也不至于六月天穿棉襖呀。這人真是,話不得呢?!?/p>
從那以后,人們就用“大田寨的廟祝,話不得”這個典故來諷刺那些聽不得別人提半點意見的人,或者是別人說他一句就走向極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