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民族 謎一樣的民族(3)
嘉美子
以色列及世界其它各地猶太人的民族認同意識
自公元70年羅馬人攻占耶路撒冷,摧毀猶太教第二圣殿,猶大王國宣告滅亡以后,猶太人從此失國,流散到世界各地。重返故土,恢復民族家園是流亡在外的猶太人始終為之不懈奮斗的目標和夢寐以求的愿望。歷史上每個時代都有許多有關虔誠者返回故土的感人故事,1948年5月14日,一個與故土中斷了將近兩千年的猶太民族主權國家一以色列國終于又在原來的地域上得到恢復。這在世界民族史上是—個很少見到的例子。當天發(fā)布的《獨立宣言》宣稱:“以色列故土是猶太民族的發(fā)祥地。在這片土地上,猶太民族的精神,宗教和民族特性得以形成;在這片土地上,猶太民族曾過著自由而獨立的生活,創(chuàng)造了一種具有民族和世界意義的文化”?!氨或屩鸪鲆陨械墓释梁?,流散到各國的猶太人對故土始終忠心耽耿,始終不渝地希望返回故土和獲得自由”。“以色列國將向散居世界各國的猶太人敞開移居的大門。”’民族國家一經(jīng)宣布成立,《獨立宣言》一經(jīng)發(fā)布,不同膚色的猶太人,操著各種不同的語言,甚至懷著各種不同的心態(tài)陸續(xù)從世界各地的寄居國回到遠祖的這塊土地上來。其實,在以色列復國之前的半個多世紀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尤其歐洲猶太人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感召下,就已經(jīng)掀起了多次移民運動。這種移民運動稱作“阿利亞”(Aliya),希伯來語意為“上升”。它是猶太復國主義先驅者思想中的一個基本理想,表明一個猶太人在實現(xiàn)返回故土理想的同時,其人格和道德水平也上升到了一個更高境界。復國前,移民主要來自歐洲國家,復國后主要來自穆斯林國家,尤其是中東和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約占40%。
今天的以色列國主要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在近500萬人口中,猶太人約占82%,雖然其中一半以上是在本土出生的,但他們中絕大多數(shù)人的祖輩或父輩也是移民。猶太移民來自世界將近100個國家和地區(qū)。以色列稱這個國家最大的資源就是蘊藏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根據(jù)1970年通過的《回歸法》修正案,任何一個居住在以色列境外的猶太人都可以自愿獲得以色列國籍。據(jù)最新估計,全世界猶太人共約1400萬,其中以色列約占28%,南北美洲約占48%,歐洲約占22%,其它地方約占2%,主要是南非和澳大利亞等地。就歷史和宗教而言,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承認屬于同一個民族,然而在漫長的分隔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如體質特征、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因此在當今世界,尤其是以色列的猶太人社會大致可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即阿什肯納茲人,塞法迪人和東方人。阿什肯納茲人是中世紀希伯來語“日耳曼人”之意,原指祖先生活在日耳曼地區(qū)的猶太人。后來這個稱謂的含義有所發(fā)展,包括法國、德國和斯拉夫國家里的所有猶太人。
今天以色列的阿什肯納茲人主要指來自東歐、中歐、北美、南非、澳大利亞以及西歐和南美國家出生的猶太人。與塞法迪人不同,阿什肯納茲人由于長期生活在特定的猶太區(qū)里,所以受外界影響明顯較少。1939年巴勒斯坦共有44.5萬猶太人,其中阿什肯納茲人為34.5萬人,占總人數(shù)的77.5%,他們構成了建國前的猶太人主體社會,以色列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均出身于阿什肯納茲人。塞法迪人一詞出自中世紀希伯來語“西班牙”這個詞,指那些祖先生活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猶太人。整個中世紀,特別是1492年西班牙驅趕猶太人事件發(fā)生后,塞法迪人流散到地中海沿岸各地,主要定居希臘和土耳其,也有一部分人定居西歐。塞法迪人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均只身或分成小批來到以色列。
大多數(shù)塞法迪人由于散居在其他民族中間,所以同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東方人一詞在以色列通常指那些從中東、北非及亞洲其他一些地方移居來的猶太人及其后代。與前兩者不同的是他們從來沒有在歐洲生活過。東方人由于居住分散,·所以同化現(xiàn)象也相當嚴重擴,但有些成員幾百年前就移居巴勒斯坦。以龜列建國后不久,東方人所占比率在移民中逐漸上升,最大的移民高潮出現(xiàn)在20世紀50年代,如1950年以色列在18個月內共接納土2.15萬伊拉克猶太人,依然留在伊拉克的猶太人不足1000人。1968年,東方人已占以色列猶太人的一半。由于出生率高,東方人到L985年統(tǒng)計時已達72%。無論是那個類型的人都承認自己是信仰同一宗教的猶太人,是“以色列兒女”。形成這種強烈的民族自我認同意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結起來,來自宗教的內在精神力量和來自外部的反猶排猶運動壓力是最重要的兩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