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來歷
朋龍君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若說源頭,那要從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談起,他稱雄天下,于是不再滿足于王的稱號了,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來“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霸t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于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后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墒?,“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歷史中出現(xiàn)過。
據(jù)說,“奉天”這種叫法最早的發(fā)明者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guī)格最高的朝會大殿,便命名為“奉天殿”。后來,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并把明朝的首都改遷為北京,又在北京模仿南京城建了規(guī)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動的從南京“搬到了”北京。這“奉天承運”的說法恰是源于這座奉天殿。這一說法也曾在清朝治學(xué)嚴(yán)謹(jǐn)?shù)拇髮W(xué)者俞樾的《茶香寶續(xù)鈔》中有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這種四字用法最早源于明代的奉天殿。
另一種說法為:“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就是開始于朱元璋,不僅因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還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著這幾個字。而這一說法則是由明朝萬歷時期的天文學(xué)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在他寫的一本《萬歷野獲編》中記載,明太祖訓(xùn)中曾經(jīng)說過,皇帝所執(zhí)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胺钐斐羞\皇帝”這稱號再加上“詔曰”這兩個字,重新斷句,漸漸就演變成了現(xiàn)在電視劇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
現(xiàn)在正在播放的宮廷電視連續(xù)劇,我們常常看到太監(jiān)在宣讀圣旨的時候,總拿“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其實這句話到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才有,而且也不是這樣斷句的。也許是后人為了念的方便,便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從中間斷開,這就是電視劇中常說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了。
所以清朝皇帝發(fā)詔書也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大字,一直用到辛亥革命宣統(tǒng)皇帝退位才結(jié)束。至于清朝仍然沿用明代的稱呼,是因為它也想表明滿清發(fā)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它的皇帝也是天命所系。
由此可知,明代以前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八個字,純粹是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