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安伯延民間建筑藝術
欣賞失戀
伯延鎮(zhèn)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南10公里處,南依鼓山,北臨南洺河,交通便利。自古居民經商外埠、廣置房產,在本村發(fā)展商業(yè),使村里店鋪林立,街道上商賈成行,村中十分繁華。伯延特色民居主要分布于伯延村的五道街,南文章、龍泉、羅峪、莊晏,以及北安莊鄉(xiāng)的同會,南北安莊等村落?,F(xiàn)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宅有伯延徐家大院、房家大院、徐家二兄弟院和南文章王順莊園等。
徐家大院位于伯延村中心偏西(俗稱九門相照),整體建筑形式屬北方四合院式的群體套院建筑,晚清風格。在民國年間屬上等水平。
徐宅平面呈長方形,座北向南,以南北向為中軸線,東西廂房建筑對稱排列。四座四合院以南北順序排列,采取門戶貫通,形成九門相照格局。據說這種格局是依照故宮進行設計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徐宅有房99間半,從規(guī)模上按比例縮小,但其格局基本相似。
伯延民居有以下建筑特點
1、布局: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四合院式建筑。平面呈長方形,建筑物相互對稱,布局結構緊湊,封閉性強,以平房為主,有的也有地下室、樓房。院落有獨院式、雙聯(lián)式、串聯(lián)式、并列式。
2、結構:房屋多為磚木結構,高大敞亮,高臺階、高門樓、高房基。基礎多為石砌,墻體厚,外磚里坯(有利于保溫隔熱),白灰抹面,墻體下有磚柱與木柱,木梁共同構成房屋框架,墻體只起隔斷作用,故有“墻倒屋不倒”之說;屋頂為平房頂(曬物),梁、檁、椽上鋪方磚,上大泥,面層由白灰石子捶頂,堅固耐用。
3、建筑造型:沿街門樓、陪房門樓、窗框上、照壁上方皆有飛檐蓋瓦,瓦上壓脊,兩端出獸;正屋門前設柱兩根,座用青石雕成鼓形,柱上有梁做成坡頂與正房相接,也飛檐、圓椽、方磚蓋瓦,兩端出獸,斜頂后是平頂,人從院內向上看是瓦房,實則是平房;陪房屋檐有的出檐,有的上設女兒墻,墻間設水口,水口由青磚雕刻而成。
4、建筑裝飾:以雕刻、采繪為主。木雕、彩繪多用于室內裝飾,如隔扇、屏風、炕圍、梁柱等,也有用于室外的,象窗欞、門樓、屋門等;磚雕、石雕多用于外裝飾,房檐、屋檐、門樓、照壁、柱礎、門礅等。
伯延建筑是冀南大地保持較為完整的清末民初風格建筑群,反映地方建筑特色,建造工藝獨特,細部裝飾精美,古鎮(zhèn)保持著上百年來一貫的幽靜、恬淡的生活風格,是歷史的見證。它匯集了建筑學、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藝術特點,有較高的科學和藝術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