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特產:通海豆末糖
雨辰
云南通海的豆末糖為什么能一直火到現在?說起起豆末糖,大家都應該有所了解,那是云南通??h有名的一種特色糕點,據說有700多年的歷史,是云南四大名特產品之一。但是,你知道它為什么有名嗎?那么,請大家跟隨小編的步伐一起追溯通海豆末糖的歷史以及如今的現狀。
豆末糖j是云南省玉溪市市通??h有名的特色糕點——豆末糖,從它的形成到成品,都很偶然,古人在行軍途中得到啟發(fā)后,經過幾代人的加工改良而成的。相傳為蒙古鐵騎所創(chuàng),驍勇彪悍的蒙古鐵騎在長期征戰(zhàn)、遠程奔襲中,不能攜帶更多的食物,只好將青稞、大豆搗成面與潮濕的紅糖放在干糧袋內。顛簸中,炒面將紅糖一層一層裹起來形成塊狀,此為豆末糖之雛形也。
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部南征,屯兵曲陀關統(tǒng)轄南疆,此糖遂流入通海,制作工藝由當代名師代代相傳改進提高。蒙古族大軍入云南后,他們同樣喜歡用它作零食。在他們的駐地,這一做法簡單的零食,逐漸為其他民族所效法,大家也樂意用它作為上山下海勞作完后充饑的干糧。就這樣,在輾轉相傳中,人們不斷加工改進,終于成了一種美食,被人們冠以“豆末糖”之名。
這一美食因無法改良包裝,以致不能暢銷。曾經有人用白鐵皮箱子來包裝,帶到香港饋贈親友,但幾經周轉,水陸兼程運到香港后,已經碎成一團面,走味失色了。
現在,隨著塑料薄膜的使用,才解決了它的包裝難題。廠家可以用特別的塑料袋密封包裝,延長了它的保質期,銷量才猛增,名聲也隨之大振。據了解,全縣年產量百余噸,其中個別廠家達30多噸,從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紛紛探索它的來歷。
這一產品是在偶然中發(fā)現的,經過各族人民幾百年的實踐,才具有“香甜酥脆”的特色,備受人們歡迎的美食,這就是它的來歷。豆末糖用黃豆炒熟磨成面,又用飴糖(經過糖化加工的米糖)與之混合加工,經過幾十道工序,扯成面中有糖,糖中有面,二者有機地合為一體,具有入口無渣、多吃不膩的特點,成為可以代表一個地方食品風味的名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