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陽小喬墓
冷暖
游岳陽樓的游客常有人發(fā)問:小喬為何葬在城墻上?確實,小喬墓原不在此地,是在岳陽樓北約一里處的市一中北面圍墻外,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冦飛機炸毀。1993年,岳陽為了發(fā)展旅游事業(yè),便于游人參觀,故將小喬墓重修于此?,F在的感覺是在城墻上,若是東漢末年,則在城墻內的山上,因為僅光緒六年重修岳陽樓,就“移進樓址六丈有奇”。當然,這只是為了彌補決策失誤的解釋罷了。
關于岳陽二喬墓,《明一統志》云:“三國吳二喬墓,在府治北?!泵髀c《岳州府志》記敘更詳:“二喬墓,漢太尉喬玄二女,并通《春秋》,一適周瑜,一適孫策,相傳死葬岳州廣豐倉內。”由此可知,明代以前岳陽就有二喬墓。但府志又曰:“竊意世無姊妹合葬者,且瑜妻或從鎮(zhèn)巴丘死而葬焉,若策妻則萬無是理?!逼鋵?,這里的二喬,是民間稱子女為“老大”、“老二”的意思,二喬即小喬,并非指喬氏姐妹二人。
小喬是否葬在岳陽?赤壁大戰(zhàn)之后,周瑜兼任南郡太守鎮(zhèn)守江陵,與借駐荊州的劉備對峙,以巴丘作為后援供給基地。周瑜死后,孫權即“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為城”,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這一戰(zhàn)略基地。周瑜以巴丘為大屯戍當有數年之久,這與赤壁大戰(zhàn)和孫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含巴陵地)、漢昌(平江)、瀏陽、州陵(湖北監(jiān)利縣東部)為奉邑”,密切相關。既然所封奉邑在此,又因戰(zhàn)事需要,故而在這里建立后援基地。相傳,岳陽市一中內原有周瑜軍府故址,小喬隨征居住于此就有可能。周瑜死于巴丘后,小喬行蹤不見于史載。但是《三國志》有她的次子周胤“初拜興業(yè)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的記述。周胤鎮(zhèn)守公安,與岳陽一衣帶水,似乎可以作為小喬死后葬于巴丘的旁證。近年,岳陽又發(fā)現了清代重修的周瑜墓,便使岳陽小喬墓有了新的依據。由此看來,岳陽小喬墓應該是真墓。
除岳陽外,在安徽南陵、懷寧、潛山等地還有4座小喬墓,但以岳陽和安徽廬江縣大西門外張家墩的兩座影響較大。孰是孰非,皆無當時文獻可證,只能權且存疑。
岳陽小喬墓,原在岳陽市一中大操坪北面的圍墻外邊,亦名二喬墓。喬氏先祖曾為黃帝守墓于橋山,故賜姓“橋”。后來橋、喬通用,便去掉了木旁。清代,小喬墓曾修葺兩次。一次是嘉慶二年(1797)知府沈廷瑛重修。一次是光緒七年(1881),湖南學政陸寶忠重修。陸寶忠在岳陽睡夢中夢見小喬,小喬說“陸寶忠為周瑜后身”,陸便借此將“二喬墓”更名“小喬墓”,大加增飾。他還在墓頂種植女貞樹二株,象征小喬的忠貞。墓前立碑。墓的南側增建墓廬,環(huán)以圍墻,繞以游廊,在墻壁上鑲嵌歷代詩詞題詠,供人憩歇觀賞。墓廬為兩進磚木結構的平房,正堂塑小喬像,楹柱懸掛對聯十多副,規(guī)模較大。可惜墓廬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日軍的炮火,墓冢又在20世紀50年代被夷平做了3517工廠職工宿舍,僅存“墓廬”石一塊為人收存。1993年,將墓移筑于岳陽樓北側,整個建筑基本上依照清光緒年間原貌恢復。無論動機如何,至少人們又有了憑吊小喬、發(fā)思古之幽情的地方。
關于岳陽《二喬墓》的詩不多,以明代詩人王應斗的較有意思。
戰(zhàn)火當年蔽楚天,
東風贏得美人全。
如今只有雙鬟冢,
鐵甕銅臺總未堅。
作者懷古詠史,感嘆赤壁大戰(zhàn)周瑜用黃蓋苦肉之計,借東風火燒曹操的連環(huán)戰(zhàn)船,大敗曹兵,使曹操“攬二喬于東南的”美夢破滅。而今二喬遺冢尚存,但鐵水澆鑄堅如磐石的曹操墓和銅雀臺難尋蹤跡。事實上,赤壁大戰(zhàn)發(fā)生在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而曹操筑銅雀臺則在建安十五年。這場詩詠的筆誤公案,最早始于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銅雀春深鎖二喬”。
岳陽小喬墓所存對聯卻較多,茲選清代9副,供大家欣賞。
一、戰(zhàn)士久無家,赤壁清風蘇子賦;
佳人猶有冢,黃陵芳草杜鵑啼。
二、綠珠猶作墜樓人,銅雀春深,最恨舊傳非禮語;
二女遠來巡狩地,瀟湘月冷,可憐同有未歸魂。
三、世界已非唐虞,近接叢祠,生喜有鄰傍舜婦;
英雄不及兒女,虛傳疑冢,死憐無地葬曹瞞。
四、巴戍人空悲夜雨;
女貞木落吊秋風。
五、故國神游香草遠;
雄姿人去大江東。
六、銅雀有遺悲,豪杰功隨三國歿;
紫娟無限恨,瀟湘月冷二喬魂。
七、夫婿是英雄,雖香閨妙能解兵,籌策毋須內助;
名姝隆際遇,喜良人才高顧曲,唱和別有知音。
八、巴丘本夫婿殂落之地,亦足為歡,同上將臺談往事;
北渚隨湘君淹回以后,幸能作伴,莫依木葉悵秋風。
九、荒冢吊斜陽,一樹女貞長不死;
大江流日月,千秋環(huán)珮可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