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保正是什么官職 手下管理三千多人類似現在的村長
俊賢
大家在看水滸傳時,有許多耳熟能詳的北宋官職。例如宋江就曾經在朝廷擔任過鄆城縣押司,晁蓋則是在西溪村擔任保正,對于這些官職具體是做什么的大家可能都不怎么知道了。之前我們解釋了宋朝押司是什么官職,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宋朝保正是什么官職。
宋朝保正是什么官職
保正其實不算是個官職,因為它根本沒有載入宋朝的官僚體制中,所以實在是小到不能再小的關了。在古代時,農村每十戶為一保,設置一個保長,每五十戶為一大保,設置大保長,每十大保為都保,設置保正一位。保正可以管理五百戶,大概有三千個人左右。所以你要說這官大吧,其實也不大,但要說小,其實管理著這么多人也不算小。如果放在現代的話,保正大約是相當于一個大村子的村長。上面還有類似于鄉(xiāng)長縣長的里正等官員在管理著諸多保正。
宋朝里長是什么職位
宋朝在縣級下面設置了鄉(xiāng)和里。其中一里單位的長官就是里正。鄉(xiāng)和里雖然沒有正式的政權機關,但是宋代的統(tǒng)治者都是依靠鄉(xiāng)間的地主來對廣大農民進行統(tǒng)治和控制。在北宋政權建立之后,就派遣了鄉(xiāng)村的地主當里正、戶長和耆長。其中里正和戶長負責“課督賦稅”, 耆長則是專門負責“逮捕盜賊”總之,這些在鄉(xiāng)村中處于最基層的小吏,職責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榨取財物,一個是負責彈壓農民。
里正又稱為里君、里尹、里有司等,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里之長,是一種基層官職,主要負責的職能就是掌管戶口和納稅。到了明代的時候改名為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