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漁民趕海的習俗
伯賢不咸
趕海,是海水退潮后,一些行動遲緩的貝類海鮮被擱置在灘涂沙灘或礁石上。海邊附近的漁民從四面八方紛紛拿著桶、簍、鏟等工具,去撿拾些鮮活的海鮮。
這時,海灘上總會看到忙碌的身影,尤其是清晨或者黃昏,更是海岸線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趕海是生活在大海邊上漁民的習俗,海邊人每天吃到新鮮海鮮特有的優(yōu)勢,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自然規(guī)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采集海產品,這是大自然的恩賜。
趕海一般選擇在大潮汛最好,因為大潮汛海水退得又遠又快,而貝類行動較為遲緩。
大潮汛就是在農歷每個月的初二和十六的前后兩天。趕海時,刮南風和西南風的時候最好,因為潮水借助風力退得要比沒風時遠得多。
海邊的灘涂上盛產海蠣子、蜆子、蟶子、海螺、海星、梭子蟹、小魚、小蝦,采挖白蜆子,既是純體力勞動,也要憑經驗和運氣,漁民們低頭彎腰用鐵耙子挖,用手撿,一次少的能收個70多斤,多的能收100多斤。
趕海的最佳時機
落(退)潮后
1、枯潮——海水每天都有潮汐變化(白天上漲為‘潮’/夜間上漲為‘汐’),等到枯潮時,也就是退潮達到了極限,之后就要漲潮了,此時便是最佳的趕海時機。
2、退大潮——常言道“初一、十五漲大潮”。由于海洋的滯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陰歷初一前后)和望日(陰歷十五前后)之后一天半左右,即農歷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大潮日漲潮最高,落潮也最低,而且海水退得又遠又快,來不及逃跑的海鮮就擱淺在沙灘或礁石上,趕海的收獲也就最多。
3、退小潮——陰歷上弦(初八、初九)和下弦(廿二、廿三)會出現最低高潮位和最高落潮位,也是趕海的好時機。
海水漲潮落潮的時間(農歷)參考:
初一、十六:漲潮00:48,落潮07:00;漲潮13:12,落潮19:24。
初二、十七:漲潮01:36,落潮07:48;漲潮14:00,落潮20:12。
初三、十八:漲潮02:24,落潮08:36;漲潮14:48,落潮21:00。
初四、十九:漲潮03:12,落潮09:24;漲潮15:36,落潮21:48。
初五、二十:漲潮04:00,落潮10:12;漲潮16:24,落潮22:36。
初六、二十一:漲潮04:48,落潮11:00;漲潮17:12,落潮23:24。
初七、二十二:漲潮05:36,落潮11:48;漲潮18:00,落潮00:12。
初八、二十三:漲潮06:24,落潮12:36;漲潮18:48,落潮01:00。
初九、二十四:漲潮07:12,落潮13:24;漲潮19:36,落潮01:48。
初十、二十五:漲潮08:00,落潮14:12;漲潮20:24,落潮02:36。
十一、二十六:漲潮08:48,落潮15:00;漲潮21:12,落潮03:24。
十二、二十七:漲潮09:36,落潮15:48;漲潮22:00,落潮04:12。
十三、二十八:漲潮10:24,落潮16:36;漲潮22:48,落潮05:00。
十四、二十九:漲潮11:12,落潮17:24;漲潮23:36,落潮05:48。
十五、三十:漲潮12:00,落潮18:12;漲潮00:24,落潮06:36。
每個農歷月的初一、十五的早上六點和下午18:00潮位漲到最高,中午12:00和凌晨0:00降到最低。然后每天漲潮落潮時間往后拖延48分鐘。
如果要趕海,在落潮開始2至3小時后到達目的地,最遲也要在漲潮前一小時趕到海邊。
漲潮的時間短流速大,一般需4-6小時就達到滿潮(最高潮位)。落潮的時間長流速較緩,一般需5-7小時達到枯潮(最低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