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董酒
格菲君
董酒,產于中國優(yōu)質白酒核心區(qū)——貴州遵義,是中國老八大名酒,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之一(茅臺,董酒)。它是歷代傳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厚根基的民族瑰寶,是承襲中國數(shù)千年釀酒文化脈絡的真正活化石,代表了中華民族千年沉淀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文化,它是中國白酒行業(yè)中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產品。
董酒,曾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四次蟬聯(lián)“中國名酒”稱號,并榮獲國家金質獎章,其生產工藝和配方在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在蒸餾酒行業(yè)中獨樹一幟,被國家權威部門永久列為“國家機密”。 2008年8月由國家主管部門正式確定“董香型”白酒地方標準,而董酒則是國內“董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據文獻記載它只有200多年歷史?,F(xiàn)今董酒的生產始于30年代期的程氏酒坊,當時遵義北郊董公寺有好幾家作坊釀酒,唯有程姓一家,由于曲好,釀出來的酒香。后來,他又收留自茅臺流浪來的一位重病難行的釀酒師傅,吸取了茅臺酒之長,使之名聲日益遠揚,這就是董酒。其名沿用至今。
董酒是以優(yōu)質糯高梁為主要原料,采用140多種中藥材和小麥制曲,以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一次串蒸而得酒。然后,再經過量質摘酒,分級陳釀,科學勾兌,精心包裝而成。董酒,由于采用大小兩種酒曲釀造,工藝操作過程又不同于其他名酒,所以,它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的特點,并微帶使人產生快感的藥材香。故董酒的香型介于濃清之間,就是說濃香、清香兼而有之,別開生面,獨具一格。它被定為其他香型白酒。其特點為以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的獨特風格,享有中國名酒的美譽。
董酒,離不開其產地遵義,這里地處低緯高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植被茂密、泉水甘醇,適宜釀酒。在魏晉南北朝時代,這里就以釀有“咂酒”而聞名?!夺枷w志》載:“咂酒一名釣藤酒,以米、雜草子為之以火釀成,不芻不酢,以藤吸取。”到元末明初時出現(xiàn)“燒酒”。民間有釀制飲用時令酒的風俗,《貴州通志》載: “遵義府,五月五日飲雄黃酒、菖蒲酒。九月九日煮蜀穄為咂酒,謂重陽酒,對年飲之,味絕香”。可見,董酒正是傳承了酒的根、中國白酒的真諦和酒文化的靈魂——“藥食同源、酒藥同源”,在制曲過程中加入130多種純天然草本植物,釀造出風味獨特的“本草之酒”、“百草之酒”。
通過程明坤等先人們對董酒釀造工藝和配方的代代傳承、不斷總結、歸納和演進延續(xù),使董酒采眾家制曲之長,集釀造工藝之優(yōu),創(chuàng)釀出酒質獨特的“藥香酒”。此酒特選130多種純天然草本植物參與制曲,經過發(fā)酵、蒸餾而進入酒中,使其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微微的、淡雅舒適的藥香和爽口的微酸,酒體豐滿協(xié)調,深得坊間酒肆青睞,并很快越出黔地,至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便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名釀。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兩次路過遵義,許多指戰(zhàn)員曾領略過董公寺窖酒的神韻,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解放前夕,因種種緣故程氏小作坊關閉,董酒在市場上也絕跡了。1956年在遵義酒精廠恢復生產,在原程氏作坊建成一個車間,翌年投產。1979年,其董酒車間析置為現(xiàn)酒廠。
董酒無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淡雅舒適的藥香和爽口的微酸,入口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由于酒質芳香奇特,被人們譽為其它香型白酒中獨樹一枝的“藥香型”或“董香型”典型代膘。酒度58度,低度酒38度名飛天牌董醇。
國密董酒,就是國家機密(秘密)。董酒獨創(chuàng)的串香工藝和配方“百草單”“產香單”曾三次被列為國家機密。1983年國家輕工業(yè)部將董酒工藝、配方列為科學技術保密項目“機密”級。1994年、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保密局又重申這一項目為“國家秘密技術”,對外可參觀、不介紹、不拍照、嚴禁對外宣傳,保密期限為長期。因此董酒是唯一被三次列為國家秘密的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