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阿蘭達人成年禮習俗
癮與深巷
阿蘭達人(Arandas)是澳大利亞土著民族。又稱阿龍塔人。原來居住在澳大利亞中部芬克河(Finke River)上游及其支流地區(qū)(約65,000平方公里〔25,000平方哩〕)的原住民部落,可分為5個亞族。據認為原是采集食物的部落群,每年要散居數(shù)月,遇到干旱時散居時間更長。各亞族間方言分歧,社會結構與宗教風習亦不相同。相信前生和輪回為其宗教中的基本部分,這種信仰也認為祖先與自然物種和自然現(xiàn)象有圖騰關系。
所謂圖騰崇拜,即是篤信人類群體(圖騰群體)與某一物種(通常為某種特定的動物)之間似乎存在超自然關系。兩者之間存在息息相關、相互感應之力;圖騰可以影響人之境遇。被奉為圖騰者,通常為動物,植物和其他物體一般較少。澳大利亞的阿蘭達人的圖騰崇拜,主要表現(xiàn)為對圖騰對象的種種禁忌和對畫有圖騰木板或石片的靈物的崇拜。這種神秘的木板或石片叫“丘林加”,認為這是氏族成員和圖騰祖先共同的物質靈體。這種神秘的“靈體”自身具有轉化的超自然魔力。它被安放在圖騰圣地內,認為婦女經過便會懷孕,于是圖騰祖先的靈魂就投生轉化為嬰兒,嬰兒生下后,“丘林加”被從圖騰圣地取回,作為嬰兒和圖騰祖先聯(lián)系的共同“靈體”,保存在氏族神圣的秘密貯藏所。人死后通過這一共同“靈體”又轉化為圖騰祖先??傊麄兿嘈琶總€人都是自己圖騰祖先的化身,如此生死輪回。
18世紀末英國殖民者侵入時,尚處在氏族公社階段,保存著氏族、胞族和部落組織,已由母系向父系過渡,實行婚級群婚,南部分四個婚級,北部分八個婚級。盛行圖騰崇拜,相信巫術。使用石木工具,從事采集和狩獵,過游蕩生活。原為土著居民中大部落之一,至19世紀中葉因被殖民者屠殺殆盡,已不足2000人,20世紀僅存數(shù)百人。
拔牙是澳大利亞中部土著居民阿蘭達人成年禮的儀式之一。在拔牙儀式上,待拔牙的人仰面躺下,頭靠在坐著的巫師的膝上。巫師把皮繩塞進躺著的人嘴里,既可以止痛、止血,也可以避免牙齒被吞食。然后,巫師拿起一根有孔的木頭,讓牙齒抵在孔里,再用石頭狠狠敲擊。待牙齒拔下,拔牙禮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