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霸州勝芳古鎮(zhèn)(3)
騰駿君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雅號“師竹堂”,座落于勝芳中山街北,南面勝陽路(原武廟前街),始建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房子主人姓王名子堅。宅院原含有四個小院,東北角小院為歐式建筑、東南角小院為非式熱帶風格建筑、西北角小院為中國傳統(tǒng)清式建筑、西南角小院為進大門前院,歐式門窗,四面回廊。整體建筑匯集了西方的拜占庭、中國的歇山坡頂以及非洲的建筑風格,中西合璧、交映生輝,在國內(nèi)獨有,堪稱現(xiàn)代建筑美學的小“博物館”。
王家大院三道門風格迥異,其中大門樓上額“三方”磚雕刻工精細,分別飾以北京白塔寺、上海百老匯、天津墻子河。
大院從設計到施工均由天津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完成,時耗資三萬兩白銀??上г谏鲜兰o七十年代的唐山大地震中,西南、東南兩院及大門、二門、三門均被震毀,現(xiàn)存的西北和東北兩院完好如初,兩院占地面積652平米,建筑面積518平米。
東北院落建筑彌漫著奢華的歐洲風格,穹門朱漆、圍廊彩繪,主門上方彩色玻璃、地面瓷磚均從歐洲進口,是十九世紀末世界風格建筑交匯于此的縮影,充分反映了勝芳人渴望主宰自身命運、渴望成為世界主角的開放納新思想。被后人稱為西洋建筑東植的上乘佳作,足可與北京萬壽寺和恭王府的西洋門相媲美。院中門、窗、券頂、影壁等處,均繪有祥瑞圖案;門頭板及下堿兒檻墻,以海石榴花卷草、蝙蝠狀卷草、牡丹、鳳凰、綬帶鳥、百靈鳥等磚雕圖案飾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防雨窗外加百葉窗,既體現(xiàn)了西洋設計風格,又充分表達了主人對現(xiàn)代門窗藝術(shù)的創(chuàng)新理念。
進院過廳內(nèi)頂棚岔角處鏤牡丹花,房前檐倒掛眉子,心屜為西洋建筑中的鐵藝雕花圖案,檐柱也剔鑿成異型柱子,這些都是西洋建筑風格的完美再現(xiàn)。飛檐椽頭為歷粉貼金萬字圖案,老檐椽頭是百花圖,一檁三件上畫回文箍頭,連珠帶?;匚墓款^取連綿不斷、長流不息之意,連珠帶寓意珠聯(lián)璧合。中心包袱尤其突出主題,西次間畫一蓮花,水中有魚,寓意連年有余;東次間畫一仙鶴,獨立潮頭,表示一品當朝。明間包袱畫有亭臺、樓閣,是對整個建筑的一種提高和概括。在包袱旁邊畫有牡丹、壽桃、葫蘆等,寓意富貴、長壽、子孫萬代。所有掛檐板上雕刻金花,如同滿天金花、燦爛飄逸。
在抗日解放戰(zhàn)爭時期,王家大院曾經(jīng)留下過許多可彪炳千秋的事跡和感人的故事。1945年~1947年為中共勝芳市委辦公用地;1946年,勝芳兩次保衛(wèi)戰(zhàn)作戰(zhàn)指揮部設在這里;平津戰(zhàn)役期間,該院是聶榮臻、楊成武、劉秉彥解放天津的指揮部。
新中國成立后,王家大院曾先后接待過陳毅、賀龍、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彭德懷、聶榮臻、鄧小平、楊尚昆、彭真、劉瀾濤、榮高棠、安子文、郭沫若、周揚、李德全,及朝鮮副首相李州遠和前蘇聯(lián)、賽拉利昂、阿根廷等15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專家學者。此外,電視劇《燕子李三》的部分場景也是在此院完成拍攝的。
大院主人簡介“師竹堂”王家主人王子堅,家產(chǎn)殷實富足,但此人生活奢華,不僅建有中西合璧的豪華宅院,而且還有一處私人花園,好養(yǎng)名犬和寶馬。王子堅弟兄兩個,其弟王子端,一生喜愛收藏?!巴踝訄院蒙w房,王子端好收藏”,一首順口溜至今廣泛流傳于勝芳。
張家大院
勝芳張家大院,雅號“聚興堂”,位于勝芳鎮(zhèn)中山街南側(cè),擴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大院占地1648平米,建筑面積1015平米。大小房屋51間,臨街有垛口和女兒墻,房頂周邊有更道,四周為封閉式磚墻。
張家大院為四進院落,從官式敞亮的北門出進,東側(cè)一、三進兩院略帶西洋風格;西側(cè)二、四進兩院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四個四合院靠小門、回廊相連和貫通。是一座中西結(jié)合、南北結(jié)合、官民結(jié)合的北方水鄉(xiāng)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與江南"一顆印"式的建筑風格異曲同工。有關(guān)專家考證后認為,它的開發(fā)和利用價值不亞于山西的喬家大院。
屋面:西側(cè)兩進院--房兩山全為鈴鐺排山脊。正脊為鞍子脊。正房則加垂脊并附垂獸,主次明朗;在脊盤頭上雕有柿子花,象征事事如意。東側(cè)兩進院--房屋多為西洋風格建筑,屋頂四周多砌冰盤檐。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充分表明了院主人當時的開明、開化的納新思想。
彩畫:正檐椽頭--飾以歷粉貼金的萬字圖案,"萬"字作為佛學法印,有避兇就吉,迎福納祥之意。老檐頭--為百花圖,象征百花齊放、欣欣向榮,大件上的箍頭彩畫為連珠帶萬字不到頭,取珠聯(lián)璧合、萬壽無疆之意。坨頭--畫有古代器皿、古書及珠氣寶光,象征富甲一方,納天下之大成。
磚雕:盤檐-- 西側(cè)進院東西配房盤檐為連珠混冰結(jié)構(gòu),寓意珠聯(lián)璧合。出水口托子--西側(cè)進院主房、東西耳房出水口托子之下有一蝙蝠叼兩古錢磚雕,寓意為福在眼前。磚垛--西側(cè)進院東西配房磚垛上各雕飾葫蘆若干,象征著子孫萬代,人丁興旺。過道門--東西兩側(cè)過道門門頭,為吉祥草雕飾,象征門迎吉祥。門鼓--大門門鼓雕成獅子蹲門,彰顯主人大福大貴,左邊母獅懷中的小獅子嘴叼其母纓瑯仰臥,出神入化。寓意家門多出太師、少師。
門窗:西側(cè)兩進院--窗心屜為萬字形欞屜,欞屜卡花為竹葉梅雕,象征主人品格清廉高潔。東側(cè)兩進院--門口和門窗都仿西洋門風格建筑,有扇形面和異型門柱。
據(jù)傳,張家大院原房主為巨富楊百萬,僅金制“門吊”就能養(yǎng)活幾輩人。(有詩為證:廣貨薛公有軼傳,張宅原主百萬錢。言說財富無以計,下輩坐吃金門環(huán)。)后來此院轉(zhuǎn)賣給勝芳八大家之一的聚興堂張家主人(無法考證)。后傳至張鎰。
張鎰(1875-?),字薊之,號仲金,清代附生,花翎二品銜,從一品封典。時任京浦鐵路的財政總管,家資雄厚。
張鎰自幼就懷濟世心愿,一生濟困樂施,熱心教育。從民國六年至十八年,僅張公一人就七次開設粥廠,累計出資達數(shù)千兩白銀。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在直隸省村鎮(zhèn)第一個開辦了萬選女子學校,培育了一大批女性知識分子?!芭d學碑”載:“有奇四鄉(xiāng)鄰邑,聞風負笈,來集先后卒業(yè)于校者瀕千人,可謂盛矣!”
公元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七年該院為勝芳市政府機關(guān)辦公用地。在平津戰(zhàn)役中,它曾是共和國將軍孫毅同志的指揮所。天津廣播電臺第一個聲音、新華社天津分社的第一張報紙均發(fā)自這里。1948年底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管會主任黃克誠在這里為進津接管的七千余名干部做培訓動員。
電影《小兵張嘎》、《燕子李三》,電視劇《血濺津門》、《龍嘴大銅壺》都以此院為基地進行過影視拍攝。2001年,該大院被霸州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淀河濕地公園
勝芳濕地公園位于勝芳鎮(zhèn)區(qū)南部,廊大路西側(cè),緊依中亭河,河北岸為居民區(qū),古鎮(zhèn)遺址坐落其中。濕地公園規(guī)劃水域面積832983平米(其中中亭河面積為326708平米,新開發(fā)湖區(qū)面積為506275平米),綠化面積422483平米。整個濕地公園涵蓋筑堤圍堰、航道整治、湖區(qū)拓面、駁岸修建、水體種植、沿岸綠化等多處景觀工程。
近年來,霸州市委、市政府針對勝芳古鎮(zhèn)恢復和保護的難題,提出了“讓古鎮(zhèn)居民享受宜居生活”的口號和奮戰(zhàn)三年、打造新勝芳的目標,贏得了廣大群眾的響應。霸州先后投資億元對中亭河進行徹底治理;投資1.5億元啟動了清北干渠綜合改造工程;在穿心河體系改造中,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橋梁、河底、護堤、護欄、碼頭、兩岸民居進行了徹底修復,重現(xiàn)了昔日北方水鄉(xiāng)特有的生活景貌。
水是勝芳的靈魂,水承載著百姓的歸屬和期盼,在大舉建設新勝芳的戰(zhàn)略中,把 遵循天然水系作為第一原則,嚴格按照歷史水系構(gòu)成和脈絡走向,全面恢復勝芳原有濕地狀態(tài)。
濕地的核心是植被和“水”,作為濱河生態(tài)恢復系統(tǒng),按照植物水陸交錯、互依互生的生存習性,打破原有的人為干預和入侵,徹底擺脫人的管理,讓整個濕地逐步回歸自然,使水體最終達到自我的凈化。
勝芳濕地公園以濕地生態(tài)為基礎,在追求自然天成的效果中,通過簡約的手法,將歷史基因注入內(nèi)涵,透過歷史的文脈,再現(xiàn)勝芳古鎮(zhèn)當年“陸則車馬喧闐,水則帆檣林立”的人文景觀,以及蘆稻相映、波濤蕩漾、垂柳依依、荷葉搖香的秀麗風景,使其成為北方名副其實的水鄉(xiāng)商業(yè)文化重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