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蒼南廟會習(xí)俗(7)
香潔
十三、舥艚廟會(巴曹廟會)
農(nóng)歷三月初六是舥艚廟會日,舥艚萬商云集,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一天,舥艚土地堂要舉行大型的“拜鬼子經(jīng)”活動。和尚們身穿袈裟,手持法器,高聲誦經(jīng),鼓樂和木魚聲從早到晚響個不停。舥艚附近及江南各地來燒香拜經(jīng)的婦女很多。舥艚廟會和土地堂盛大的“拜鬼子經(jīng)”佛事活動,就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文化大革命時期,也從來沒有停止過。
舥艚港是溫州最大漁港,舥艚、老城、新城、蘆浦等地漁民出海捕魚及外海運(yùn)輸船都從舥艚港出入。早年海難事故時有發(fā)生,舥艚漁民遇到海難船只,一定要搶救;看到海面飄浮的尸體,一定要撈上帶回陸地,無主尸體都安葬在舥艚港口堤塘邊一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海溢平地五六尺。八月,颶風(fēng)暴雨海溢,淹沒房屋人畜無數(shù),退潮后僵尸遍野。舥艚港口堤塘邊又新增許多墳冢,常常有成群野狗在翻弄尸骸,人們看到后感到陰森可怕。
清乾隆三十年(1765),進(jìn)士出身的漳州人何子祥調(diào)任平陽知縣不久,巡視舥艚,親眼看到堤塘邊這般情景,心里感到格外難受,于是便向地方首事們表示要捐出自己的俸祿,建造舥艚義冢。民國《平陽縣志》記載:“舥艚義冢有二,皆在二十一都舥艚。一在土地祠(堂)東;東至鎮(zhèn)海宮,西至鹽壇,南至李氏墓,北至舊鹽壇,直三十二弓,橫二十八弓,積四百八十步。義冢建成后,何子祥令人把舥艚堤塘邊一帶的遍地墳冢尸骸、棺材收殮集中在一起,并在四周砌起高高的圍墻。舥艚百姓人人感謝何知縣為舥艚埠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事后,首事和民眾請來和尚在土地堂念經(jīng),做普利、放焰口,為那些亡靈孤魂超度,讓它們?nèi)胪翞榘?,保佑地方安寧,漁業(yè)年年豐收,百姓平安吉祥。后來,舥艚百姓每年三月初六都請和尚在土地堂念經(jīng),布施那些亡靈孤魂,江南各地農(nóng)村婦女也來土地堂“拜鬼子經(jīng)”,祈求平安,這一天,土地堂和鎮(zhèn)海宮周圍擺滿了販賣香紙蠟燭的攤子。年長月久,舥艚土地堂“拜鬼子經(jīng)”就成了江南垟鄉(xiāng)俗和舥艚廟會。清末,江山文樓徐簡莊為此賦詩二首:
風(fēng)斜雨細(xì)暮春天,飄渺孤魂散如煙。
不見荒郊叢葬處,猶勞纖手拜年年。
無歸野鬼信堪傷,翻作人間觀樂坊。
多少少年游冶子,東奔西逐看紅妝。
時過境遷,舥艚義冢早已不存,但三月初六“拜鬼兒經(jīng)”的鄉(xiāng)俗歷經(jīng)兩百多年,仍在延續(xù)。但除了本地人以外,別地人幾乎只知道舥艚三月初六會市。
龍港鎮(zhèn)白沙方良廟會也與與拜鬼子經(jīng)有關(guān),來歷與儀式大同小異。民國34年(1945)錢庫發(fā)生“三六”慘案,大批大刀會眾和無辜平民被國民黨軍隊屠殺。此后,錢庫街在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六這一天開展拜鬼子經(jīng)活動,以念《布施經(jīng)》來祭奠在“三六”慘案中慘死的亡靈,直到今天沒有中斷。
十四、垟頭廟會
錢庫鎮(zhèn)垟(yáng)頭村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廟會集民間信俗、群眾性游藝活動一身,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為廣大民眾所喜聞樂見,傳承至今。
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是五顯大帝誕辰,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九日,垟頭村民即聚集五顯大帝廟,由“頭人”在五顯大帝神座前打“圣杯”,組織五月十三五顯大帝出巡保境平安活動。圍觀民眾紛紛搶認(rèn)“圣物”,如旗幟、七星、八煞等,以求庇佑萬事如意。
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這天,垟頭五顯大帝廟張燈結(jié)彩,人山人海,燒香拜佛的,求簽許愿的,求子求財?shù)?,祈禱太平的香客川流不息。上午舉行群眾性抬神出巡保平安活動:八人大轎抬著五顯大帝真像,前面有彩旗、圣物、樂隊開道,后面由成人或小孩裝扮元帥、福德尊神等神像護(hù)送,鼓樂齊鳴,炮聲喧天,巡游垟頭全村,歷時4個小時。每到農(nóng)家道路、門口,各家均焚香、放鞭炮迎接。
會市是廟會重要活動之一,招徠無數(shù)商販,在大路兩旁、屋前庭院擺滿小商品、農(nóng)具、家具、南北貨、服裝及時令小食品等,任人挑選,引來四面八方的村民,來購買稱心如意的貨物。其中,木器、鐵器、蔑具、農(nóng)家具,最受歡迎,成交額逐年增加。
農(nóng)歷五月十二日開始演戲助興,向外聘請京劇團(tuán)、越劇團(tuán)前來演戲,也請本地劇團(tuán)江南春等來演雜劇。至十四日結(jié)束,連演三天,眾多男女老少匯集五顯廟觀看戲,在喧天的鑼鼓聲中人頭攢動,游玩的、看戲的、叫賣的,熱鬧非凡。同時舉行劃龍舟等娛樂活動,全村備辦4只龍舟,舉行龍舟競渡比賽,百余名青壯年在龍舟上大顯身手,河岸上人山人海,吶喊助威,聲震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