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安徽瑯琊山廟會
幾經風月
瑯琊山初九廟會是皖東地區(qū)歷史久遠、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民間祭祀信仰和民俗文化活動,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九是瑯琊山廟會,是皖東地區(qū)歷史悠久、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傳統民俗活動,能吸引方圓數百里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來觀光旅游,正月初九這一天,人們紛紛到瑯琊寺燒香禮佛,同時玩燈、雜耍,好不熱鬧。這便是瑯琊山廟會。寄托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瑯琊山廟會來歷一
道教在瑯琊山活動歷史悠久,早在東晉時就有道士隱居山中,相繼建成玉皇殿、玄帝行官、三皇古殿、元君殿和二天門、三天門等。陰歷正月初九,宗教傳說是玉皇大帝的誕辰祭日,每年這日,遠近道士相聚,定期舉辦道教祭壇活動。明代期間,滁州設立道家管理機構“道正司”,設在元君殿,瑯琊山道教活動為鼎盛時期。每逢這日,眾多的信男善女也來到山中,燒香拜神,祈禱平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廟會”。
解放后.每年正月初九的廟會,依然吸引方圓數百里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來游玩觀光。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fā)展,城鄉(xiāng)精神文明和物質生活不斷提高,使傳統的廟會充實了新的內容,即初八、初九、初十,廟會期間,除有少數宗教活動外,已成為廣大群眾歡慶豐收,旅游觀光,商賈貿易,文化活動的集會。廟會的前三天,人們就早早趕來,擺攤設點,搭蓬結架,營業(yè)網點布設在景點 周圍,古道兩側。廟會活動有專業(yè)文藝團體和群眾自發(fā)組織的民間藝術表演,有花鼓、旱船、龍燈、舞獅、雜技、魔術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參加廟會活動的游人,遍及江淮兩岸,有上海、南京、揚州、蚌埠、合肥諸多城市的游客,蚌埠、南京還曾特開瑯琊山廟會鐵路專列。廟會期間人最多時可達10萬之眾,可謂“人如潮涌,盛會空前”。
正月初九瑯琊山廟會來歷二
相傳很久以前,瑯琊山并不象現在這樣秀麗多姿,只是一座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東岳大帝的女兒碧霞仙姑因嫌天宮冷清寂寥,想到人間游山玩水。仙姑定睛一看,大失所望,山上除了草還是草,連比自己高的樹都沒有。仙姑稍作休息,想另找錦繡山川。但轉念一想,現在的景色有何味道?不如自己動手造就一處美景,想造多美就造多美。于是,她決定不到別處去了,并就地用石頭壘了一個住處,下來美化瑯琊山。
碧霞仙姑知道天宮里的甘霖能使花草變香,清水變甜。便每天往返天上人間,取來甘霖,灑在瑯琊山上。她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不辭勞苦,終于使原來的荒涼的瑯琊山開始長樹生花,風景漸漸秀麗起來。其中瑯琊寺一帶的景色特別優(yōu)美,這是因為盛甘霖的罐子不小心給弄翻了,甘霖全部潑在一處的緣故。 碧霞仙姑造了一處仙境的消息傳到天宮,她的姐妹們紛紛要求下來觀賞,選定的日子是仙姑的生日,而這一天正是正月初九。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碧霞仙姑,就在瑯琊山頂上建造了一座宮殿,這便是碧霞宮。每年正月初九,人們紛紛前來燒香祭祀,這樣,便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盛大、熱鬧非凡的廟會。